4月20日凌晨,三亚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三亚医院成功抢救了一个出生仅1 个小时的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女婴甜甜(化名)。
患儿是一个大个子胖宝宝,出生体重4200g。经详细的体检,其临床表现为:呼吸70余次/分,节律不整,不停地呻吟、吐沫状,口周和皮肤青紫,烦躁,哭声发憋低沉,四肢间断抖动,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散在湿啰音,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值70%,情况十分危急。
新生儿科主任刘翠青主任了解到患儿母亲有糖尿病史,孕期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且还有其他器官功能的损伤,这是一个“糖宝宝”。结合母亲及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考虑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紧急完善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为“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伴有低氧血症。时间就是生命,刘主任带领值班的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连夜展开救治。
凌晨的新生儿科病房,除了各类生命支持仪器的指示灯在不停闪烁和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流动声外,就只听见刘翠青主任的声音。“立即给予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给予持续机械通气”“给予维持血糖,镇静止惊、脑功能监测等”……一道道简短有力的指令就像音乐大师手中的指挥棒一样,每一个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随着时间一秒秒地过去,患儿呼吸困难得到缓解,生命体征趋于正常,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这时已经凌晨3点了。
经过后续2天的治疗,患儿病情好转并稳定,胸片显示双肺透光度好转,动态监测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值正常,根据密切检测的结果精心调整治疗方案和气道管理,从有创机械通气、到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再到普通氧疗和宝宝正常呼吸,每一个阶梯都凝聚着全体医护的心血。
刘翠青主任表示:“糖尿病母亲对胎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经常会出现低血糖、低血钙、肺发育不成熟而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难产、甚至死产等一系列风险。建议孕产妇务必及时定期到医院检查控制血糖,新生儿出生后注意观察,如有异常必须及时治疗。”
刘翠青,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8年来到三亚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三亚医院,在短短的四年多时间里,带领新生儿科医护团队成功开展了多项国际国内先进的临床诊疗技术,新生儿救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危重新生儿救治领域尤其突出——肺保护性通气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危重症,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持续肺动脉高压,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性脑损伤,早产儿的综合救治,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中心静脉置管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脐静脉置管术……填补了医院乃至区域内的技术空白。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