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群最美坚守者。
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5.4岁,却扛起一方“抗疫大旗”。
8月2日,海南省肿瘤医院检验科一批年轻的检验骨干,奉命出征三亚,鏖战40多个昼夜,支援核酸检验任务。
像陀螺一样工作
队员们8月2日下午抵达三亚,吃完晚饭,还来不及好好看三亚的美景,就受领了检验核酸标本的任务。
“一进检验方舱,人都傻了,标本堆得像山一样。” 23岁的尹铭炜,是抗疫医疗队的临时负责人,他曾带队到广东徐闻轮渡码头执行核酸检测任务。他说:“好在我们有3名队员,今年4月份到三亚支援过核酸检测,比较适应方舱检验环境。”大家商量后,现场分工,5 人一组,各司其职,快速进入战“疫”状态。
当天,队员们就干了一个通宵。“任务紧张的时候,通宵达旦工作是常事,经常从下午六七点,干到次日早上七点。” 尹铭炜介绍。
临时检验室,没有生产流水线,所有工序都靠手工完成,一个班一般要检测3000管标本。“我们像陀螺一样工作,在实验室各个角落快速旋转,一刻都不敢停。” 尹铭炜说:“当时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坚决完成任务。”
与病毒抢时间
“太多的人在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可以让游客尽快与家人相聚,这个结果,意味着又一位新冠患者战胜了病魔。”队员文明虎说:“更重要的是,早一秒把病毒筛查出来,就能早一秒切断一条传播链。”文明虎也是一名老战“疫”队员,曾多次出征参与抗疫。他介绍,因为这次三亚发现的疫情,是新的变异株,传播速度非常快。作为检验人员,他们争分夺秒跟病毒抢时间。
“我们筛查到阳性,就会第一时间通知防疫指挥部。当地政府会第一时间对相关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有效防止疫情扩散。” 文明虎说:“我们蹲守在检验室里,做的都是幕后工作,但大家都知道身上的责任有多重。”
垫两件衣服睡觉
负责检验的岗位,一坐七八个小时,有时任务重加班,则连续工作10几个小时。
检验工作时间长,精神高度集中。一个班下来,腰又硬又痛,脱防护服都弯不了腰。
其他岗位也差不多,一套动作一个班重复上万次,胳膊和手都麻木了。
一群年轻小伙和姑娘,竟患了同样的毛病——腰疼,觉都睡不好。开始贴镇痛药膏,后来药膏也不起作用了。“再后来不知谁想出来点子,晚上睡觉时,腰下垫两件衣服,效果还真不错。” 队员林子竣说。
零差错背后……
核酸检测过程相当复杂,没有标准流水线和自动监测系统,加样、核酸提取、核酸扩增、结果判断等一系列繁琐过程,都靠人工完成。
周美秀和刘佳佩是该院支援三亚抗疫队伍中,仅有的两位女队员。周美秀负责信息录入。“她做事特别认真,每一组标本都反复核对,有时候条码破损或者不合格标本,她都会一一挑出来,做好手工登记。” 尹铭炜介绍。
刘佳佩负责试剂配制、上机扩增和抄写结果。一人干多份工作,每一项都不能有丝毫差错。
任何一个环节,出一点差错,就会导致错误的结果。一份准确的检测报告,必须按照操作标准、操作规程,一步一步完成。
优化、优化、再优化。队员们形成默契的配合,既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又提升了检测效率。
他们检测了数百万人次的标本,没有发生一次差错,多次获得当地防疫部门的好评。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1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