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的他,重获“心”生

8月23日上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导管室内,随着术者一声“成功释放”,小博(化名)那颗幼小的心脏伴随着一种特殊的起搏器一起跳动,开始了新的生命航程。而海南省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也完成了全国首例儿童“右颈内静脉”非常规入路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儿童体检心律不齐,竟有猝死风险?

2017年,出生仅8个月的小博在外院体检时发现“心律不齐”,但家人未予重视。随着小博逐日成长,偶尔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且与同龄小朋友相比,小博还出现了生长发育慢、活动耐量低等情况。

七岁的他,重获“心”生

7月25日,小博一家来到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检查,心电图结果显示“房室传导阻滞(2:1房室传导),心率40次/分,伴有宽QRS波室内传导阻滞表现”,这是一种严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在医生的建议下,小博住进了儿科重症病区。

儿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玉雯,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孙嵩高度关注小博的病情,多次到现场指导诊治并完善各项检查。经过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小博出现了“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宽QRS波缓慢逸搏,最慢心率34次/分”“全心扩大”等症状。

“这种缓慢型心律失常,已发生继发心脏器质性改变,病情如果再进一步恶化,则极有可能出现功能衰竭、心脏骤停,随时可能危及生命!”陈玉雯和孙嵩一致认为,小博的心率低,并且出现心脏扩大,病程已经较长,如不及时处理,随时都有猝死的可能。

为了让小博得到全面诊治,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冯小伟立即请求医务部组织全院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召集超声科、麻醉科、血管外科、心脏外科、心血管内科等众多科室,共同商讨小博的进一步救治方案。在儿科黎时广主治医师的详细介绍下,各科室会诊专家均对小博的救治方案提出了相关意见。其中,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裕岱提出的诊疗方案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小博年龄过小,只有7岁,体重过轻(不到20kg),长期的慢心率已造成心脏扩大,为了满足他今后生长发育和行为活动的需要,起搏器植入类型的选择需要父母谨慎考虑。”王裕岱表示,今后可能还要有数次起搏器升级、更换。因此,起搏器的植入方式、植入部位、围术期并发症等,都要进行个体化评估及综合考量,争取长期获益并提高生存质量。

经过风险综合评估后以及与家属的详细沟通,小博一家最终选择植入当前最新的一款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这也是目前对小博最合适的心脏起搏方式。”王裕岱认为。

据介绍,国内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已经超过万例,但儿童的植入病例并不多见。儿童并不是简单的成人版的缩小,不同年龄、不同病情、不同身高、体重的儿童,进行起搏器植入都需要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这也是起搏器植入术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所面临的的巨大难题。

为了保证手术万无一失,王裕岱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病例资料,对小博的血管粗细程度进行了详细准确的超声测量,多次组织会诊讨论,并与小博一家进行充分沟通,做好周全的准备。

全院多学科联动,为患儿手术保驾护航

“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创造条件,召集最好的医生,为患儿提供最好的救治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主任李斌的严密部署下,小博术前从儿科ICU转到心血管内科CCU,手术团队完善术前准备,做好围术期一切准备工作及紧急预案。

8月23日,在心血管内科电生理与起搏亚专业团队主任医师林劲、主任医师张敬文、副主任医师王裕岱、主治医师叶丛,儿科主治陈泽福、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曹一秋、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李铁军、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戚悠飞、副主任医师吴鸿飞以及手术室、心导管室等多学科团队的密切配合下,小博的起搏器植入术顺利进行。手术团队通过“右颈内静脉”外科剥离暴露,开辟完好血管入路条件后,由心血管内科王裕岱、叶丛两位医生共同将起搏器顺利植入心脏内部(右心室室间隔中部),植入全程仅用时45分钟。术后小博的心跳恢复了正常的房室同步起搏,6小时后小博便能下床活动。

全国年龄最小的无导线起搏器植入者

据了解,在国内所有与植入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有关病例中,小博是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的患者,且儿童无导线植入在国内尚未见到有关报道,因此这也是全国首例经“右颈内静脉”非常规入路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患儿。

Micra无导线起搏器是什么?

Micra无导线起搏装置是目前最小的体内起博器,续航时间可达10-12年,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是一项全新的微创植入手术。

起搏器经导管被植入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器近端通过栓绳与递送系统连接,远端通过四个爪形结构固定于心肌,患者术后也无切口及传统起搏器所需的囊袋。

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证明,无导线起搏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传统的起搏器相比,降低了48%的并发症发生率。针对儿童心脏起搏治疗,存在诸多局限,无导线起搏装置置入血管入路条件要求亦相对苛刻。

王裕岱介绍道,该起搏装置原研设计为经股静脉、下腔静脉途径入路,且传送系统直径较粗,支撑外鞘外径27F(8.91mm),为目前心血管介入入路鞘径最大的输送装置,但该患儿股静脉测量内径4至5mm,仅右颈内静脉符合外鞘输送条件(10.9mm),但经颈内静脉反向输送操作困难,小儿心腔相对成人较小,心腔内起搏装置固定操作技术要求极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手术风险极高。

但这次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多学科通力协作下,心血管内科电生理与起搏亚专业团队做了大胆的尝试,成功实现了这一特殊的病例的特殊植入方式,成为全国首创,为国内该类病患的救治提供了宝贵经验。

目前,小博已顺利出院,在这颗全世界最小的起搏装置护航下,小博开启了新的生命征程。当前,全省正在建设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而海南省人民医院依托MDT多学科联合救治体制,整合院内各科优势资源,通过自身的技术储备,人才培养,努力构建海南本地的高水平医疗体系,真正将“大病不出岛”的理念落到实处。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2065.html

(0)
上一篇 2023年9月5日 上午11:19
下一篇 2023年9月5日 上午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