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万物生发、阳气萌动,相对应的人体的阳气也在逐渐升起。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同时这也是春瘟的易感期。艾灸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据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康复医学科黄振俊主任介绍,亚健康人群更易在春季感染春瘟,通过艾灸的方式补火助阳、扶助正气、培元固本,可以扶正祛邪、调和阴阳、调节气机升降,使气血周流全身,起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什么是艾灸?
艾灸是通过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和气血、扶正祛邪,调整人体生理功能平衡的作用。《本草从新》中讲道:“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温中开郁,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这种疗法可补肾固元、补阳壮阳、改善四肢冰凉、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和增强体质,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什么样的人适合做艾灸?
1.由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腰椎间盘突出等骨关节疾病;2.因受凉引起的呕吐、泄泻等消化系统疾病;3.自身阳气虚弱导致的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4.因体质虚弱导致的疮疡溃久不愈、湿疹及白斑病等皮肤病;5.年老体虚、免疫力低下引起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三、什么样的人不能做艾灸
1、伤口处、皮肤较薄、肌肉较少的部位不宜直接灸,如面部、关节处、乳头处、睾丸、会阴部。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宜施灸;2、高热、昏迷、抽风期间、妇女经期、妊娠期、传染病、身体极度衰竭等;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等;4、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异常的患者;
四、艾灸的应用
艾灸疗法凭借其调理范围广、无毒副作用及简便验廉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家庭保健及日常防护中。
1.居家保健灸:可选用足三里、中脘、关元三穴进行艾灸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下3寸,胫骨外侧上凹陷处。本穴有强壮作用,可培补元气、益寿延年,为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艾灸本穴可增强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关元主诸虚百损”,对防治尿频,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
2、日常防护灸:可选用大椎、神阙、命门三穴进行艾灸
大椎: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此穴为“诸阳之会”,艾灸此穴可退热、抗病毒,多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神阙:位于肚脐正中,虚劳及久病体虚人群可艾灸神阙穴,本穴对泄泻、脱肛、中风脱证、皮肤瘙痒及荨麻疹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命门:位于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属督脉,艾灸此穴能调动“阳脉之海”之经气,多治疗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等生殖内分泌系统疾病。
四、艾灸的操作方法
每个穴位灸10分钟左右,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1次,灸3天后休息1日后再灸,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疗程。
五、 艾灸操作的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防烫防火
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艾条灸要勤刮灰,避免灰多后掉在皮肤上。施灸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条、艾炷熄灭,以防复燃而发生火灾。
2、灸后起泡,防止感染
施灸后穴位局部皮肤常出现红晕,并有灼热感,一般无需处理,经数小时后即可消退。若因施灸不当,局部皮肤烫伤可能起泡,轻者不必处理,数日后可自行吸收,结痂而愈。如果灸后皮肤水泡较大,要避免破溃感染,及时使用消炎药,或到医院处理。(文:谢一涵 黄振俊 周萍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4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