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下午15时,海南省人民医院又有6例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其中包括1例危重症患者、1例重症患者、4名普通患者。
图为6名治愈患者和医务人员
今年64岁的高女士是海南首例从负压监护病房转到普通病房的患者,据负压病房的田佳主任介绍,当时在负压监护病房时,高女士的肺部情况非常糟糕,存在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情况。在综合评估后,对高女士施行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末正压PEEP、血液滤过超滤支持,减轻心脏负荷,肺部的水肿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通过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及免疫调节等长达十余天多措并举的治疗,高女士症状逐渐好转于2月9日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转到普通病房后,高女士的病情比较稳定,今天可以出院了,为她感到高兴!”隔离病房的邢慧芸医生说,“将近20天的综合治疗,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来自海口的王女士是海南省第一例出院的重症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走出隔离病区的她气色不错,说话底气十足。大年初四时,王女士起初以为只是患上感冒,在海口某医院治疗许久未愈转院到海南省人民医院。刚入院时王女士是个“重病号”,呼吸困难无法说话,只能靠持续吸氧维持。王女士激动地说,现在身体恢复得差不多,全都得益于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
图为重症医学科谢晓红主任和王女士交流
作为海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定点收治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赵建农和院长姜鸿彦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院领导为首的医疗专家组“一日两会诊”,时刻关注调整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掌握病情发展趋势,并且根据趋势对治疗方案进行及时调整,整个过程倾注了治疗团队的心血。
重症医学科谢晓红主任专注于患者危重症状态的监护和诊治、呼吸内科陈永倖主任加强呼吸功能的维护和指导,感染科林锋主任、陈所贤主任提出关于感染治疗的专科建议,心血管内科李斌主任指导心血管功能的监护,放射科陈峰主任根据肺部CT变化提出影像学意见,同时中西医结合。感染科吴涛副主任说,“专家组是我们的核心力量,我们将每一个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汇总、反复斟酌,在诊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诊治方案。最后传达给一线医护人员进行执行处置。”
图为医生和一名老龄患者
据护理部李斌主任介绍,危重症病房医疗护理投入的人力极大,护士每四个小时换一班,每一班要4-6个护士,1名护士照顾一至两个患者。医院最多有11个危重症患者,那么仅照顾危重症患者一天的排班需要30-40个护理人员,还不包括外围的护士。医生则是24小时待命、包括一线、二线、三线的医生。
危重症护理团队的技术要求比平常的普通病房要更加严格。从病情监测、按医嘱给予各种医疗护理,到观察每位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擦身翻背防止褥疮、洗漱排便等生活护理,再到为内心恐惧疑虑的患者进行”话聊”,医护人员成为了患者在隔离病房中最亲密的人。
“这里的医护人员都特别特别好,感谢医护人员让我获得新生!”王女士坦言,隔离病房里医护人员都像亲人一样,特别舍不得他们。
海南首例危重症、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成功治愈出院体现了海南危重症救治水平的提升,给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更大的信心和力量。正如重症救治专家组组长谢晓红主任所说的,我们集全院的力量救治患者,从院领导到专家组,从医生到护士,从临床一线到机关后勤保障全力以赴。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是医院集体努力的结果,是医护团队紧密合作的结果,是医院技术水平的体现。
出院患者的信息如下:
高某某,女,64岁,长期居住于湖北武汉,1月20日从武汉赴琼度假。因反复发热、伴咳嗽、气促就诊,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月27日转负压病房,2月7日患者呼吸功能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情况较前好转,9日患者危重症转重症转普通病房治疗。
王某某,女,51岁,海南海口籍,自行服药治疗及当地社区治疗体温反复升高,咳嗽,伴胸闷、气促,乏力、纳差,症状进行性加重,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许某某,女,37岁,海南临高籍,长期居住于海南省三亚市,因发热、咳嗽加重就诊,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王某某,男,35岁,内蒙古籍,于1月18日乘飞机来海南,于1月26日滴滴打车出行,2月1日通知其滴滴师傅确诊有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遂到医院就诊,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王某某,女,57岁,海南儋州籍,患者丈夫于1月22日从武汉乘飞机返琼,患者1月23日开始出现发热,在儋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查咽拭子新冠状病毒核酸监测阳性,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梁某某,男,69岁,湖北武汉籍。1月27号乘坐飞机到达海口。患者发热、干咳、胸闷、气促,于2月3日收治我院,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