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降级成“乙类乙管”之后,全民核酸已经成为历史,社会面核酸检测的需求大幅度降低,遍布大街小巷的核酸采集亭也“人去亭空”,但是在陵水黎族自治县,这些核酸亭并没有闲置变成“路障”,而是通过小改造实现大升级,华丽转身焕发了新的活力,按照陵水黎族自治县采样亭再利用处置方案,全县171台采样亭,逐步转化用于急救亭、志愿服务亭等,按照需求投放,继续着“健康卫士”的使命。
变身急救亭 提升应急救护能力
陵水黎族自治县将33台核酸采样亭改造为急救亭,设置在陵水11个乡镇人员密集区域及16所中、小学校,成为为民服务新平台。这些“前身”是已经停用的核酸采样亭“变身”后,集多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外形和内在的双升级。
在急救亭的外部,设计张贴了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海姆立克法等急救手法流程,为它穿上了华丽又实用的外衣,成为随处可见的宣传栏。内部放置AED自动除颤仪、碘伏棉棒、消毒液、防水创口贴、医用纱布片等急救医疗用品,以便市民、游客群众遇到突发情况,可开展前期救援,完善了院前急救关键环节。
陵水黎族自治县卫健委工作人员卢传冠表示,“急救亭的改造设立,不仅是对抗疫资产的再利用,更能够在危急时刻成功守护了群众的生命安全,让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变身科普亭 强化安全健康教育
据介绍,升级改造后的33台急救亭设置在陵水11个乡镇及16所中、小学校,同时还在县文化体育广场(足球场)、华中师范大学顺湖中学、新村镇政府、英州镇雅居乐员工村增设四个急救安全屋,在百度地图均可显示。这些急救亭不仅发挥了紧急救援的作用,还化身科普教育基地,在学校和市民中发挥了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成为“人人懂急救 人人会急救”的重要基地。
在海南陵水文罗苏维埃红军小学总校,老师在急救亭给同学们讲解止血、心肺复苏的正确操作方法,还讲解了面向不同人群的海姆立克法急救方法的具体应用。
中国工农红军海南陵水文罗苏维埃红军小学总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敏告诉记者,“急救亭在校园里是非常有用的,一方面它是我们开展急救和安全健康教育的资源之一,健康课的老师利用急救亭周边的知识海报、内部结构及急救用品,对学生开展贴合实际的安全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我们把急救亭放置在校园操场的旁边,如果老师或者同学在运动的过程当中有小的磕碰或者是受伤,我们可以及时在急救亭里找到相关的医疗用品进行及时的处理。”
现在,陵水以急救亭为应急救护培训站点,定期为群众及学生开展贴合实际的安全健康教育,通过详细演示、讲解止血、头部、肘部包扎等急救方法,并指导群众学习急救的动作要领和防范要求,提高居民和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此次核酸采样亭的“转岗”,有利于在危急时刻守护市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使其“物尽其用”,采样亭的“转岗”折射出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体现出城市“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方寸之地彰显出公共服务的大空间和大格局,为全县居民、游客提供基础紧急救护保障。(王清民 殷天舒 许伟国)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6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