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灯下,荧光成像系统瞬间点亮肿瘤组织,一场关乎生命接力的精准战役在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海医二院”)手术室打响。近日,海医二院肝胆胰外科冉博主任团队成功挑战”禁区中的禁区”,为曾在该院完成肾移植手术的肝癌患者梁阿公(化名)实施荧光腹腔镜下肝中叶切除术。这场跨越四年的生命守护战,不仅展现了多学科联动的硬核实力,更创造了术后零并发症的医学奇迹。
“四年前我院移植医学团队让梁阿公从获新生,如今我们更要守护来之不易的健康。”主管医生蔡扬柏回忆起这位特殊患者时,眼神中透着医者特有的坚定。59岁的梁阿公四年前因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在海医二院成功接受肾移植,每年复查时红润的面色都是医患共同的勋章。然而今年体检报告上赫然出现的6公分肝脏占位,犹如晴天霹雳让整个家庭陷入阴霾。
《中国肾脏移植受者非泌尿系统肿瘤诊疗指南(2023版)》中的一组数据让人心惊,肝细胞癌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5倍!这类”双重打击”患者中,因肝细胞癌往往发现较晚,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预后极差,有40%的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即便通过肝叶切除或动脉栓塞治疗并同时降低免疫抑制强度获得了较好的预后,也有近四成要重返透析人生。面对这座横亘在生命之路上的险峰,肝胆胰外科二区冉博主任却看到了破局之道。
“肿瘤盘踞在肝脏’交通枢纽’,传统开腹手术就像在暴雨中走钢丝。”冉博主任用形象的比喻描绘梁阿公手术的困境。梁阿公已经确诊肝癌,必须尽快手术。但肿瘤位置占据肝脏中叶,既要切除左内叶及右前叶这两个”战略要地”,又要规避移植肾这个”生命开关”,术后出现胆漏感染,对移植肾都是致命的打击,梁阿公有可能再次需要进行长期透析治疗。

“如何调整免疫抑制剂药物?”“能不能微创精准手术治疗?”“如何最大程度的避免术后二次透析?”,肝胆胰二区、肾移植科、麻醉科专家团队经过充分讨论和评估,最终敲定”双保险”方案:术前精准调控免疫抑制剂如同为移植肾穿上防弹衣,荧光腹腔镜则化身手术GPS,在毫米级精度下完成生命通道的保卫战。
手术当日,麻醉科韦雪梅副主任医师团队构筑起第一道生命防线。随着荧光显影剂注入,显示屏上肿瘤组织瞬间泛起翡翠般荧光,为手术团队点亮指路明灯。冉博主任执刀如绣,黎东明、蔡扬柏两位助手默契配合,在荧光腹腔镜下清晰显露肝脏肿瘤的边界,顺利完成肝中叶切除手术。50毫升出血量、血压曲线平稳如常、零胆漏零感染——当这些关键词最终汇聚成出院通知书,梁阿公紧握医生的双手微微颤抖:”两次救命之恩,海医二院真是我的福星!”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场,而是一支多学科交响乐团的合奏!”冉博主任表示,正是麻醉团队构筑的”生命盾牌”、肾移植科预设的免疫”防御工事”、护理团队打造的康复”护航舰队”,共同谱写了这台高难度手术的完美乐章。这场成功的手术不仅刷新了海南省荧光导航肝切除技术的新高度,更开创了移植患者精准治疗的新范式。正如海医二院的院训”明德致知 齐心济众”,海医二院正以顶尖技术和人文关怀,为更多疑难重症患者点燃希望之光。自海医二院承担海南省消化系统疾病中心建设以来,一群永不停歇的攀登者以问鼎”珠峰”的魄力精进技术,用雕琢”微米级”服务的匠心温暖病患,在海南自贸港医疗高地上,一次次用柳叶刀刻下生命至上的承诺。(谭莹 许伟国)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8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