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医二院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为年轻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带来新希望

近日,肝胆胰外科二区采用十二指肠镜ERCP联合腹腔镜成功治疗一例复杂胰头肿物患者,这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这位年轻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更为胰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于紧贴主胰管的胰腺肿瘤,术前ERCP放置胰管支架联合腹腔镜局部切除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22岁的肖先生(化名)因左上腹痛在CT检查中发现胰腺肿物,约2.5厘米大小,且肿物紧贴主胰管,患者就诊于岛内多家医院,均被告知需行胰腺中段切除+胰管空肠吻合术,手术风险极高。虽然知道治疗的必要性,但想到行胰腺中段切除术风险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将对这位年轻患者的胰腺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影响其一生的生活质量,患者及其父母无法下定决心。经多方打听后,找到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二区冉博主任团队,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胰腺磁共振增强提示:胰颈异常强化结节,较大截面約25mm*16mm,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PanNETs)是一种起源于胰腺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该类肿瘤较罕见,占胰腺肿瘤的1%~2%,根据指南,应首选手术治疗。但该患者肿物紧贴主胰管,术中一旦损伤主胰管,术后极易出现胰液漏,这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如胰腺炎、腹腔感染等。

术中如何精准定位肿物与胰管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术后胰漏的风险?经详细阅片并询问病史后,来自上海复旦附属中山医院胆道外科王越琦教授与肝胆胰二区冉博主任告知肖先生可根据其肿瘤位置、性质、与周围脏器关系等特点,为其“量身定制”手术方案:ERCP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胰管内置入支架,置入支架后择期行腹腔镜下胰腺肿物的切除。该方案创伤小、恢复快、疤痕小,安全可行、手术风险小,但手术难度极高,要求内镜操作与腹腔镜操作均具有较高的水平。

于3月6日行胰管支架置入术,手术由冉博主任医师主刀,手术顺利,整个过程仅用15分钟,最大程度的避免了胰腺的刺激,降低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术后患者恢复平稳,于3月12日行腹腔镜胰腺肿物切除,手术由上海复旦附属中山医院胆道外科王越琦教授主刀,吴晓勇副主任医师一助,赵红岩主治医师二助。在手术过程中,借助腹腔镜的高清视野和精准操作,结合术前放置的胰管支架,清晰地定位了肿瘤与主胰管的位置关系。在切除肿瘤时,王越琦教授采用锐性分离技术,确保了主胰管的完整性。这种手术方式不仅成功切除了肿瘤,还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患者的正常胰腺组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胰漏、感染并发症,病理提示神经内分泌肿瘤(G1期),已顺利出院。

海医二院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为年轻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带来新希望

冉博主任表示:肖先生的经历也代表着大多数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的心路历程。此类肿瘤发病率相对较为罕见,约占胰腺肿瘤的1%-2%。根据病变位置,传统术式大部分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远端胰腺切除术等,这些术式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一旦出现将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远期生活质量。对于低级别(G1/G2)、小肿瘤、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者且年轻患者,局部切除可最大程度的减少手术损伤、保留相关器官功能,加速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痛苦,这例手术的成功开展为我科后续该类病例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积累了宝贵的治疗经验,也为此类患者的治疗带来了福音。

在“院包科”帮扶政策的支持下,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家驻点海医二院,大大提升了海医二院肝胆胰外科诊疗水平,真正实现了“大病不出岛”。此次复杂胰腺肿瘤手术的成功,是医院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有力体现。未来,医院将继续加强与国内顶尖医疗机构和专家的合作交流,不断引进和开展更多前沿医疗技术,为海南地区乃至全国的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造福广大患者。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8806.html

(0)
上一篇 2025年4月8日 下午3:10
下一篇 2025年4月8日 下午3: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