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晚,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海南省凌锋神经医学中心病房内,澳大利亚的60岁McEvoy先生及其家属,紧紧握着凌锋教授、Charles Teo教授和彭浩教授的手,不住地表达着感谢。
当天中午,这位被胶质母细胞瘤折磨的McEvoy先生刚刚接受了颅脑肿瘤切除手术,术后展现出的恢复速度堪称奇迹——术后仅2小时便自主坐起,且撤除了止痛泵。而这一切的奇迹,正是得益于海南省凌锋神经医学中心中外专家团队的默契协作与精湛医术,为McEvoy先生这样国际疑难重症的脑肿瘤患者推开一扇重获新生的大门。

澳大利亚脑肿瘤患者的“绝境倒计时”
今年2月,McEvoy先生确诊为胶质母细胞瘤(颅内恶性肿瘤),曾辗转澳大利亚多家顶尖医院,渴望寻求一线生机。然而,面对这种高恶性、高复发、高风险的肿瘤,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医学专家,也只能无奈摇头,纷纷建议采取保守治疗。根据医学统计,这类患者存活率极低,未接受有效手术干预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位生存期往往不足10个月,并且肿瘤生长速度极快,对McEvoy先生大脑造成的损害与日俱增,手术治疗迫在眉睫。
一篇报道带来的跨洋之旅,海南省凌锋神经医学中心的“破局之力”
就在McEvoy一家陷入绝望的深渊时,一丝希望的曙光悄然出现。一篇名为《从澳大利亚到海南五指山,跨越万里山海,只为寻求“生的希望”》的报道,闯入了他们的视线。报道中,同样罹患胶质母细胞瘤的Tanya女士,在海南省凌锋神经医学中心接受了享誉世界的脑肿瘤专家、外聘教授Charles Teo主刀的精准显微手术,重获新生。这一与McEvoy先生高度相似的成功案例,让他们没有丝毫犹豫,果断踏上了从澳大利亚飞往海南五指山的旅程。1.2万公里的背后,不仅是对海南省凌锋神经医学中心尖端技术的信任,更是对海南自贸港开放包容医疗政策的高度认可。

挑战“手术禁区”的毫米级博弈,为脑肿瘤患者点亮生机
摆在手术团队面前的是一场“刀尖上的舞蹈”:McEvoy先生颅内有两处病灶,分别位于功能区、运动区,致残率极高,传统方案需分期手术,但多次麻醉对本就脆弱的中枢神经系统犹如“雪上加霜”。海南省凌锋神经医学中心团队经过充分讨论,整合国内外先进的胶质瘤诊疗规范,为McEvoy先生量身制定了严密的手术预案,最终决定通过“一次麻醉、同期双病灶切除”的方式,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实施右颞锁孔入路岛叶胶质瘤切除+右额锁孔入路肿瘤切除手术。这种入路方式不仅需要主刀医生具备精湛的显微操作技巧,更需要麻醉团队对脑功能状态的精准调控。

术中,由Charles Teo教授主刀,在该中心团队的协助以及麻醉科、手术室的保驾护航下,历经4个多小时完整剥离两处病灶,手术顺利完成。术后,McEvoy先生神志清醒,神经功能评估显示无新增缺损,次日便能下地行走,正逐步恢复中。

“这是海南省凌锋神经医学中心‘精致性手术’理念的完美实践。”凌锋教授解释道,“我们所追求的不仅是单一病例的救治,更是精益求精做好每一台手术,让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恢复到最好的程度。”
从澳大利亚到五指山,1.2万公里的距离,丈量的是海南自贸港医疗开放的广度;从疑难病症到精准施治,见证的不仅是海南省神经医学中心技术的深度,更是从“保守治疗”到“积极救治”的医学理念突破,也是海南自贸港医疗政策与顶尖医疗技术结合的范本,为国际疑难重症脑肿瘤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让更多的患者看到了生命的希望。(童忠德 许伟国)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8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