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会让我变成“辐射源”?
做完放疗回家会不会变成“小太阳”?
听说放疗比满清十大酷刑还可怕?
放疗会把我免疫系统打成筛子?
作为一名放疗科医生,
经常会遇见患者们带着满心的疑问与担忧。
其实,很多都是偏见和误区!
值此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二病区主任周平,为您揭开放疗的神秘面纱,驱散那些笼罩在放疗之上的误解与恐惧。
肿瘤放射治疗,简称放疗,俗称“照光”,在肿瘤治疗领域,放疗与手术、化疗并称为抗癌 “三剑客”,在癌症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放射线看不见、摸不着,许多患者对放疗存在诸多误解和担忧。
误区一:放疗就是核辐射,会让我变成“辐射源”,成为“行走的X光机”吗?
患者:“医生”,我做完放疗回家会不会变成“小太阳”啊?能抱孙子吗?会不会把全家都“照亮了?”
医生:您这是把放疗和核电站搞混啦!咱们用的外照射就像“手电筒照墙”,关掉开关光就没了。现代放疗主要采用外照射技术,使用的是高能X射线或电子束,这些射线只在治疗机器开启的瞬间存在,就像手电筒的光一样——关闭电源,光线就消失了。治疗结束后,您体内不会残留任何放射性物质,可以放心地与家人亲密接触,抱孙子完全没问题!
只有极少数特殊的内照射治疗(如放射性粒子植入)需要短期避免近距离接触特殊人群,医生会特别告知注意事项。
误区二:只有癌症晚期才需要放疗吗?
患者:是不是到了“晚期大礼包”环节才会用上放疗?早期用不上吧?医生:错!这是个重大误解!放疗可是“全能选手”
早期:单挑就能KO肿瘤,某些恶性肿瘤(如鼻咽癌、喉癌、前列腺癌等)单用放疗就能达到根治效果。
中期:和手术组队打配合,恶心肿瘤术前放疗(如直肠癌、食管癌等)可以缩小肿瘤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放疗(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头颈部肿瘤、颅脑恶性肿瘤等)清除残留癌细胞。
晚期,专治各种不服痛,缓解80%的癌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所以放疗绝不是”最后的选择”,而是贯穿抗癌全程的重要武器!
误区三:放疗过程会痛不欲生?
患者:听说放疗比满清十大酷刑还可怕?治疗时会不会痛得我嗷嗷叫?
医生:这个想象画面感很强,但事实会让您“失望”——放疗过程本身完全无痛!当您躺在治疗床上时,唯一的感觉可能就是机器运转的轻微声响。放射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您不会感受到任何疼痛。不过就像晒太阳久了皮肤会发红一样,放疗可能会引起治疗区域的皮肤反应或疲劳等副作用,但这些通常在治疗结束后会逐渐缓解。我们团队会全程关注您的反应,并提供相应的对症支持。
误区四:放疗会让我免疫系统”团灭”吗?
患者:我听说放疗会把我免疫系统打成筛子?以后是不是要活在无菌室里了?
医生:这个担忧有些夸张了!放疗确实可能对治疗区域的局部免疫功能产生暂时性影响,但现代精准放疗技术(如IMRT、SBRT)就像“GPS定位导弹”,专打肿瘤不伤友军。最大限度保护周围健康组织和免疫细胞。
记住:消灭肿瘤对免疫系统的长远益处远大于暂时的局部影响!
误区五:放疗后效果立竿见影?
患者:医生,我做完第一次放疗,怎么肿瘤还没消失?是不是没效果?
医生:放疗可不是“消消乐”呢?癌细胞也要面子啊,得给它们个“体面的退场时间”。癌细胞被放射线破坏后,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才会逐渐死亡并被身体清除,评估疗效通常需要治疗完成后一段时间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进行。就像煮开水需要时间一样,给放疗一点时间发挥它的魔法吧!我们会定期评估您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方案。(肿瘤:告辞也得走流程啊!)
误区六:所有放疗都一样?
患者:我邻居老王做了放疗,效果好,我也要做一模一样的!
医生:那可不行!咱们讲究“私人订制”。每位患者的放疗方案都是”私人定制”的!根据每位患者的肿瘤类型、位置、大小、分期以及全身状况,选择最适合的放疗技术和剂量。常见的放疗类型包括:
外照射(从体外照射)
内照射(将放射源置于体内)
立体定向放疗(SBRT,高精度小范围治疗)
调强放疗(IMRT,精确调节剂量)
所以不要简单比较,您的方案是专家团队为您量身打造的,以此达到最佳疗效,比您家裁缝量体裁衣还精准!
误区七:放疗会诱发新的癌症?
患者:听说放疗以毒攻毒,会不会治好这个癌又招来别的癌?
医生:这个担忧可以理解,但实际风险极低。放射线致癌需要长期、大剂量暴露,而治疗性放疗是精准、可控的。现代设备的精度已经达到毫米级,就像用狙击枪而不是散弹枪打靶。相对于放疗带来的治疗效益,其诱发第二肿瘤的风险微乎其微,不必因噎废食。我们会在治疗前详细评估风险和获益比,确保安全第一。
亲爱的患者朋友们,希望通过这些问答,能帮助您更全面地认识放疗这项重要的抗癌武器。现代放疗技术已经发展得高度精准和安全,我们医护团队会全程陪伴您度过治疗期。
记住:了解是最好的“解药”,消除误区才能更好抗癌!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随时欢迎来放疗科二病区咨询,我们在这里为您保驾护航!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8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