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医二院多学科联手逆转重症肺癌晚期危局 精准狙击“致命杀手”

咳嗽两月突发咯血窒息 肿瘤阴影下的生死一线

62岁的李阿婆因持续咳嗽、腹痛就诊,CT检查结果令人心惊:左肺巨大肿块、双肺多发转移结节、肝内占位、淋巴结广泛肿大……高度怀疑晚期肺癌伴全身转移!2月14日,肿瘤内科紧急收治,并安排尽快完善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气道黏膜活检。然而,未等结果回报,2月17日晚李阿婆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咯血、血氧暴跌至40%,意识模糊,生命垂危!

海医二院多学科联手逆转重症肺癌晚期危局 精准狙击“致命杀手”

48小时极限抢救 呼吸重症团队的“生命保卫战”中国航天日

11:45分,呼吸内科陈亚红副主任医师在接到会诊通知10分钟内,到达肿瘤内科急会诊,并完成气管插管,按压简易呼吸气囊护送转往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重症医生立即对李阿婆进行抗感染与抗休克双管齐下治疗,NGS检测锁定“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美罗培南迅速精准狙击;感染性休克叠加低血容量休克,去甲肾上腺素联合扩容稳住血压。因李阿婆的肿瘤侵蚀血管致大咯血,呼吸重症团队使用垂体后叶素+血凝酶双通道为其止血,并随时准备介入栓塞治疗,24小时密切监护防窒息。同事,因为李阿婆处于低蛋白血症联合休克状态,医护团队为其肠内营养联合白蛋白输注,维持机体营养免疫防线。

然而,李阿婆虽然及时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暂时保住了性命,但是病情进展仍非常迅速,采取俯卧位、痰液引流、抗感染等积极措施,李阿婆呼吸机参数和吸氧浓度不断上调,情况十分危重!患者病理确诊肺腺癌,但基因检测还需等待7-9天。

“等不起!患者的病情再拖下去,估计等检测报告出来,病人也不行了,得采取更积极的措施!”严密观察2天后,呼吸重症学科带头人王晶主任果断决策,务必尽早治疗。以患者目前的状态,化疗、放疗情况都不允许,但经过呼吸科肺癌亚专业小组讨论,根据患者性别、肿瘤病理分型、影像学特征结合肺癌团队诊疗的临床经验,存在EGFR基因突变的可能性非常大,特殊患者特殊对待,尽早给患者使用肺癌靶向药物,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海医二院多学科联手逆转重症肺癌晚期危局 精准狙击“致命杀手”

破局关键 等基因检测同时,靶向药抢先狙击癌细胞

据临床研究表明,肺腺癌EGFR阳性,代表出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作为肺腺癌常见的靶点,该突变主要发生于肺腺癌、亚裔、非吸烟及女性患者,亚洲非吸烟女性腺癌EGFR突变率超50%。用药5天后,李阿婆的氧合指数得到了显著改善,成功脱离呼吸机。一周后基因检测确认为EGFR基因突变,验证了海医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团队治疗方案正确性。

多学科协作 从ICU到普通病房的“无缝接力”

在李阿婆的这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中,再次印证海医二院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核心价值。通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内科、病理科等多科室的精准配合,成功为李阿婆搭建起从ICU到普通病房的“生命之桥”,实现诊疗全流程的无缝衔接。呼吸与危重症团队及时启动“精准狙击”方案,通过床旁支气管镜获取深部痰标本进行NGS病原检测,同步开展抗感染治疗与高流量氧疗,快速锁定耐药菌群;与此同时,肿瘤内科专家连夜会诊,结合临床特征预判恶性肿瘤可能,果断协调穿刺活检。在这场与肿瘤进展抢时间的战役中,病理科启动“肿瘤绿色通道”,将常规需要5-7天的免疫组化检测压缩至48小时内完成,精准锁定肺腺癌亚型。

康复奇迹 从插管濒危到自主行走

患者2月27日拔除气管插管后转回肿瘤内科继续治疗,3月5日无需吸氧独立行走出院。李阿婆的康复,印证了肿瘤危重症患者“不放弃”的医学哲学——即使晚期重症肺癌,找到治疗的关键环节,仍是逆转多器官衰竭的关键!

经历这位重症肿瘤晚期患者治疗奇迹,家属感谢之余,也心存疑惑:有这么好的治疗效果,为什么一开始医生没有跟我们提起?王晶主任表示,绝大多数肺癌病人,医生都会根据病理和基因检测结果选择药物。但是李阿婆刚入院还没等检查结果回报,就已病情危重,情况十分紧急。此前,海医二院诊疗团队也经历过类似病例,等待基因检测阳性结果回报再进行治疗,但患者最终因等待时间过长治疗效果不好,这让医生深感遗憾和痛心。

结合李阿婆的女性、不吸烟、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及病理诊断,亚洲非吸烟女性腺癌EGFR突变率超过50%,医院专家团队综合判断靶向药物有效的可能性非常大。再加上家属充分了解情况并对医生信任,愿意接受治疗,作为医务工作者肯定要以患者生命为先。李阿婆诊疗方案也得到了国家呼吸医学中心重症肺癌专病联盟专家的认可。

这些症状可能是肺癌信号

肺癌早期症状具有隐匿性和迷惑性,识别这些”不典型信号”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海医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晶主任表示,持续咳嗽超2周、痰中带血丝、不明原因消瘦、骨痛或腹痛等这四大高危症状需警惕。王晶主任特别提醒提醒,肺癌早期症状隐匿,若出现上述表现,务必尽早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特别是长期吸烟、家族肿瘤史的高危人群。

重症肺癌治疗新希望

海医二院多学科联手逆转重症肺癌晚期危局 精准狙击“致命杀手”

重症肺癌≠终末期肺癌。2017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承志教授提出“重症肺癌”概念,随后主动发起并联合5大学科共87位国内外权威专家,制定编写全球首部《重症肺癌国际共识》。重症肺癌是指由于各种急性或慢性合并症、肿瘤本身和(或)治疗相关的急性加重,患者在某些阶段的PS评分在2-4分之间。但在动态和精确检测的基础上,经过支持性护理和抗肿瘤治疗后,有很大可能获得生存获益和(或)改善PS评分的疾病。伴随着精准诊疗时代的到来,传统被认为“不具治疗价值”的重症肺癌患者有了愈加丰富和有效的治疗选择,从而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重症肺癌专病联盟成员单位”,当癌症遇上重症,生的希望从未熄灭。李阿婆的故事,不仅是医疗技术的胜利,更是对“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信念的诠释。在海医二院多学科团队正用智慧与担当,为重症肿瘤患者点亮生命之光!(周景润)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8994.html

(0)
上一篇 4天前
下一篇 4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