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天,瑞金海南医院帮助患者跨越二度险关,终胜死神

46天,瑞金海南医院帮助患者跨越二度险关,终胜死神

46天,对普通人来说,是生活中的寻常日子。但对戴先生而言,这不长不短的一个半月里,他却两度遇险,与死神“碰面”。

“死神”夜晚来“敲门”

夜晚的医院走廊寂静无声,突然,救护车警笛声传来。3月4日22时20分一名68岁的男性患者被送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海南博鳌研究型医院)(下简称“瑞金海南医院”),他面色苍白、意识模糊,无法对外界作出回应。结合长期的高血压病史,极大可能是脑出血。“急查头颅CT!”一场与死神赛跑的倒计时开始了。

CT扫描显示,患者戴先生(化名)大脑左侧颞顶枕叶脑出血破入脑室。脑出血破入脑室后,会影响原本正常的脑脊液循环,进而导致脑积水和颅内压升高,如不马上加以干预,严重时会造成脑疝,导致死亡。

除了脑出血,进一步查体后发现,戴先生左侧瞳孔散大,提示存在脑疝。救治刻不容缓,绿色通道立即开启。

麻醉科负责人张丽芸团队、手术室护士长俞蓉倩团队严阵以待,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3时,瑞金海南医院神经外科负责人倪泓阳,琼海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王盛、副主任医师周业紧急为戴先生行脑内血肿清除术+颅骨去骨瓣减压术。

无影灯下,手术紧张进行。硬脑膜剪开后,可见脑组织张力略高。通过显微镜技术,医生电灼患者大脑皮层,并做一个仅5mm的小切口,借助穿刺探针深入,明确血肿部位。随即沿探针穿刺轨迹,使用吸引器在显微镜下精准清除血肿,双极电凝止血的“滋滋”声一直持续着。

次日05:30,最后一处责任血管被妥善处理,戴先生脑组织也恢复了正常搏动,瞳孔恢复正常。术后第1天,戴先生恢复肢体活动,可以轻轻应声,回应医护人员和家属。

倪泓阳介绍,脑出血是一类极其凶险的疾病,在我国每年每10万人中就有60-80例脑出血患者,比起西方国家发病率更高,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男性略高于女性,像戴先生这样的原发性脑出血占所有脑出血的80-85%。脑出血也是一种高致死率与致残率的急症,急性期死亡率约40%,幸存者中70%遗留严重残疾(如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脑出血后,需要及时干预,避免引起颅内压升高、脑疝等不利情况。

瑞金海南医院为戴先生成功施行了及时且有效的救治,危急关头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二度遇险

还是一种罕见病症

危机考验却没有就此停止,3月18日20时35分,戴先生突发消化道出血,只见他不停地呕血,很快再度陷入昏迷,此时血压跌至60/40mmHg(属于低血压),血氧饱和度跌至40-50%(血氧饱和度≥90%为正常范围,<70%为重度缺氧),考虑在呕血时有血凝块落入气道。

麻醉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ICU迅速联合开展抢救工作,在补液、扩容、输血、升压的同时,麻醉科负责人张丽芸和主治医师薛贵良完成紧急气管插管,呼吸内科负责人李君杰利用床旁气管镜取出戴先生左主支气管内血凝块。

“当时抢救的关键在于快速清除气道里的血凝块,保证通气。”李君杰介绍,只有完成了这一步,才能为后续治疗创造机会。

血凝块取出后,戴先生血氧饱和度有所回升。见势头良好,消化内科负责人汤玉茗立刻开展床边胃镜探查,发现胃内大量暗红色液体及血凝块,立即采用胃镜和胃管联合吸引和反复掏取血凝块,并反复冲洗。

3月19日00时30分终于发现戴先生体内的出血点,是食管下段的一处小动脉出血。

找到了出血点,就如同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的方向。汤玉茗迅速利用金属夹止血,抢救成功。

戴先生消化道出血部分较为少见,推测是一种罕见的食管Dieulafoy病。“Dieulafoy病具有出血部位隐匿,且为动脉性出血的特点。这种疾病出血急促,出血量大,容易反复。若不及时救治,则有可能导致休克,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好在抢救及时,戴先生才保住了性命。”汤玉茗说。 

在ICU负责人吴海弟、护士长彭彩虹团队的悉心照料下,3月31日,戴先生转回普通病房。4月19日,戴先生出院。

46天,这场与死神赛跑的比赛,胜利了!

作为乐城先行区唯一一家公立医院,海南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瑞金海南医院用专业实力为患者打通救治快速通道,大幅提升急危重症病人救治成功率。在生与死的临界点上,瑞金海南医院的白衣战士们,始终用专业与温情守护着生命最后的防线。(张池 周邦彦 许伟国)

文章链接:https://www.ehnjk.com/article/9128.html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